如何合理运用人际交往策略
和欧美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与人交往的经验相对较少,而且在进入大学以后这一问题便十分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压力。而同学们往往只感受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压力,却缺少必要的经验和技巧。要在短期内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遵循以上交往规则外,还要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才能事半功倍、心想事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了解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
(1)爱利克·伯奈人际交往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者爱利克·伯奈他依据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采取基本态度,提出了四种人际交往模式:一种是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这是一种自卑恐慌模式。著名心理学者阿德勒指出,人在生命的初始是依赖于周围的人而生存的。与周围的成人相比,儿童常常感到自己的无能,因而从小就有自卑感,因而在潜意识中形成了“我不行-你行”的心理模式。其最为极端的表现是社交恐惧症。
第二种是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这是一种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的模式。既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别人,既不会去爱人也不能体验和接受他人的人。
第三种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这是一种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模式,常常表现为充满优越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己对别人好而别人对自己不好,并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把人际交往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他人的责任。
以上三种交往模式都会阻碍人际交往,并且**于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成熟的、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应该是以下第四种: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这是一种理性、理解、宽容、接纳人交往模式。具有这种心态的人能充分体会到自己向上乃至强大的理性能力,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爱自己也爱他人。这种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却能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人,正视现实,并努力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物,善于发现自己、别人和外部世界的光明面,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进取的、和谐的精神状态。
(2)萨提亚人际交往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学者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根据多年的心理治疗与研究经验,总结出5种人际交往模式,希望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最终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的目标。
讨好型。讨好型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抬高对方、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别人才不会嫉妒自己、攻击自己,甚至会保护自己,自己心里才能感到踏实,有安全感。讨好型的人内心有“我很无助”之感,他们往往神经质、抑郁,有些会有自杀倾向和行为。
指责型。指责型的人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超理智型。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打岔型的人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一致型。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由此可见,大学生要在人际交往中逐步学会真实、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建立恰当的自我意识,力争使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一致性沟通,建立理性、理解、宽容、接纳人交往模式。
2、培养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
由于对于内在自我反省能力有待发展。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却很少反省自身及对别人的关注。这种单向性思维容易导致交往中一厢情愿的倾向,并容易对挫折做出错误的归因。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许多时候互动链的运行需要有人主动激发。因此,我们首先向别人发出友好的信号,主动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主动与人打招呼,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能主动解释、消除误解,才能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注意“特殊对待”
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自我价值得到承认。因此,在交往中,我们首先学会“特殊对待”。受到“惯例对待”会让人认为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受到了贬低,从而也将对方的好意贬值;而受到“特殊对待”则让人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于是对对方也会抱有特殊的好感和态度。给对方特殊对待,让你所欲深交的人感觉到他在你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是密切关系的良好技巧。其次,在生活中,少挑他人毛病,保住他人面子,也是特殊对待的重要内容。
4、适度自我曝光
大学生常常会与密友说说悄悄话,彼此袒露自己的小秘密,这便是自我暴露。这种极私密的交流往往会巩固友谊,使双方关系更“铁”。当我们想让人际关系升温时,适度的自我暴露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女性而言。倾诉一点自己内心深处的烦恼,吐露一点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能让对方感到深受信任,出于感动和交往中的对等原则,也会向你倾吐心声。一旦有过一次这样的交流,双方都会视彼此为心腹之人。
5、掌握批评的艺术
有些时候,当别人的错误损害了自己及周围人时,就需要运用适当的批评方法促其改变。但批评要想奏效,必须尽量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理。这就要做到:第一,批评场合尽量私密。如果在大庭广众下批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抵触,可能马上以敌视的态度来反击你,以保护受到威胁的自尊心。第二,从检讨自己和诚心感谢入手。检讨自己的失误和感谢对方可以提高对方的自信和自尊,让对方从感情上接纳。第三,批评对事不对人。首先肯定其能力、人品,再指出其某一个具体的错误,对方往往容易接受。第四,批评应针对现在不翻旧账。尽量不用“你怎么总是·····”之类的形式批评别人,因为这样的说法暗示对方“你旧习难改”。
在慎重批评别人时也要学会理性对待他人的批评,首先要冷静,不要随意辩解或严厉地反击,先弄清楚对方的动机,以免误伤他人的好意,或是让他人的恶意得逞。教育家卡耐基说:“虽然我不能阻止别人不对我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评,我却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我可以决定是否要让我自己受到那不公正批评的干扰。”其次,认真地分析批评中是否含有可供参考、有助于自我完善的内容。只要我们愿意,一切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源泉。
6、选择合适的交谈形式
一般来说,与人交谈有商讨式、说服式、静听式和闲谈式四种。如果你想求得在某些问题的一致意见,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与协议,那么就选择商讨式交谈,通过与交往对象的相互讨论,共同协商来达成统一性、建设性和合作性。商讨式对话的双方既严肃认真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又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求同存异,达到交谈对话的目的;如果你要劝导与说服某人,就选择说服式交谈,但要细心观察另一方的表情和表现,在说而不服时,要及时转移话题,向其他交谈对话方式转移;如果想倾听他人对某些问题的反应,或一时把握不住对方的思路,可选择静听式交谈,通过静听争取时间,理清头绪,变被动交谈为主动交谈,但要注意保持双方情绪和谐,特别要注意不要曲解人意;如果没有什么明确的宗旨和专一的目的,只是联络感情,可选用闲谈式交谈。交谈时,应当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内容健康,不可违反原则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