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培训基本资料(四)

资讯来源:学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14-04-22点击量: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住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以育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把育人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围绕这个中心,当前要突出七个重点,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力争在短期内抓出成效。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抓住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首要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向大学生系统地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和道德与法律,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下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精心编写好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各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摆在重要位置,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的目标。

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建立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形势政策教育。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形势政策教育学习材料。最近,一些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带头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效果很好,要长期坚持下去。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2、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哲学社会科学多数学科都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担负着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重要职责。哲学社学科学学科有很多是专业学科,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长远。在学习借鉴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有益成果的过程中,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是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学科学教学,既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又要坚决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于哲学社会科学家教学活动之中。要组织编写全面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等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的教材。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回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要建设一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贯中西、理论功底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队伍。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确保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的正确导向。

3、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导师。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为工师表,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但是,在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也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加强师德建设势在必行,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要抓住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职务聘任等环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马祖光等先进人物为榜样,引导广大教师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师德传统,结合时代要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目标,严于律已,以德施教,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要教育引导教师发掘蕴涵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全面提高师德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加强和必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地途径。要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考核体系,规定学时和学分,使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对于教育实践、军政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环节实践,学校要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提供保障。对于“三下乡”、“四进社区”、西部支教等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给予支持。对于社会公益活动。红色旅游等鼓励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要共同加强组织引导,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条件。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在建设,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在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5、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要努力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之中。要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决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网站,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年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