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表现为一系列优良的人格特征,例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和不怕挫折、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待人处事修养等。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不具备优良的人格是无法适应时代挑战的。因此,大学生人格塑造问题应成为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作为高校党组织派到学生中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他们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地位很突出。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充当主力军 辅导员直接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指挥员,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者。他们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之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他们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1、他们是最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是在分党委直接领导下,分工所辖班级或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养成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离学生最近,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这就为他们深入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决定了他们能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充当第一线的重要力量。
2、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众文化,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有重要的作用。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它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为大学生提供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能力的条件和机会。⑵有利于开发大学生智力,提高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校园内的物质设施和文化成果)、制度文化(校规、校纪以及相应的制度等)和精神文化(师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包括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它最直观的表现则是校园文化生活。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既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表现、提高、发展自己的机会,又能为大学生实践志趣爱好,完善知识结构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⑶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校园文化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动,可以使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识人生,领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并有效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⑷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要,如求知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爱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同时,校园文化又能为学生提供排除心理障碍的途径,如遇到不顺心的事,听一次讲座或打一场球,可能就没事了。⑸有利于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能塑造美的心灵。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而能陶冶其高尚的情操。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辅导员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还要配合团委的工作,这就决定了他们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前沿的组织和发动者。他们同党总支副书记、团委书记一样也理所当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
3、他们是促使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力量。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以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与社会生活相适应,从而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一个社会化了的人,也就是一个符合社会需要,为社会所认可的精神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他不仅具有能够适应外界情境的各种行为方式,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支配环境。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培养基本生活能力;形成健全的情绪和心理机制;掌握社会规范,进入社会角色;建立起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人的社会化内容的根本。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是求知欲最旺盛、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阶段。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工作,不仅是要使大学生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因此,他们也必然是促使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教师所难以替代的
不可否认,高校其他教师通过专业课的教学以及自己的人格风范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也能起作用,有时还可能是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辅导员在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教师难以替代的。
首先,辅导员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者。辅导员要保证大学生政治方向的正确,就必须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对学生宣传和灌输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宣传和灌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的思想意识形态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之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他专业课教师也会在自己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但其作用与辅导员专职的系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其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辅导员要全面负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具体事情,凡是与学生成长有关的事情,不管是思想方面的事情还是生活方面的事情,也不管是学习方面的事情还是娱乐或其他方面的事情,事无巨细,都得去管。他们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劳动、社会实践、文体娱乐、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整个大学阶段和过程。他们的工作渠道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他们是在编的“学生头儿”,要通过严格的管理,使大学生养成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辅导员这方面的工作,又是其他专业课教师所难以做到的。
再次,辅导员是院系与大学生班级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处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与学生接触多,对学生的情况也了解得最全面。他们能获得关于学生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等方面的最真实的信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方面,辅导员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等先进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又能将学生接受教育或各种其他影响的情况及时地反馈给院系党组织,使党组织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最后,辅导员还是大学生人格缺陷的矫正者。由于遗传、生理病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对社会环境不适应,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等方面表现古怪,与常人格格不入。他们常常难以估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以及自身应采取的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和周围的人甚至亲人发生冲突,缺乏责任感,甚至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作出违反法律或扰乱他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大学生实际上是有某种程度的人格缺陷。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包括这类有人格缺陷的大学生,往往是工作的重点对象。不少辅导员,会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通过咨询、交谈等途径以帮助他们改进认识结构,减轻精神压力,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矫正其人格缺陷的目的。因此,辅导员也是矫正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力量之一。
三、在高度信息化时代,辅导员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地位比过去更重要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克服了传统人际交流包括媒体交流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一种超地域和跨国界的交流方式,它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各国、各地区连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虚拟社会”或“网络社会”。它既传播信息,又传播思想,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冲击人们的思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在从互联网上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许多有害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使部分大学生人格扭曲。互联网所构筑的“网络社会”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第一、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不法分子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比过去激烈。过去,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与我们争夺青年,国内不法分子与西方敌对势力遥相呼应。现在则是以互联网这种高科技产物为依托与我们争夺青年,手段更新颖和更先进。他们利用互联网从事不利于我们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勾当。具体表现在:一、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上的宣传灌输。一些发达国家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我国,如他们在人权问题上散布“人权高于一切”的论调,利用“人权”作幌子对我国的制度、体制进行攻击,宣传和灌输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思想。二、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主权干涉。一些国家的网站公然把我国的台湾、西藏、香港当作国家来看待,有些组织还在网上发布与我国领土不相符的地图,将南中国海和台湾不算中国的版图等,影响极其恶劣。三、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在网上散布腐朽思想,垃圾信息、黄色淫秽信息等,严重毒化年轻人的心灵。四、利用互联网进行煽动性宣传,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政权。他们在网上大肆揭露别国(包括我国)的阴暗面,进行恶意的歪曲的宣传,混淆视听。五、国内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宣传迷信和伪科学,甚至进行反社会、反政府的政治宣传。如一些网站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幌子开展算命业务,大量散布封建糟粕和伪科学的东西,再如李洪志,利用互联网宣扬邪教教义,煽动群众围攻政府机关,更有甚者,他与国外反华势力相勾结,干祸国殃民的勾当。
第二、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因素和渠道增多。如果说西方敌对势力过去主要靠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来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的话,那么,现在的情况则是: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照旧使用,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这种高科技产物;互联网的利用,大大拓展了他们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领域和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敌对势力还会拓宽“西化”、“分化”战略的领域和空间。
第三、占领网络思想阵地,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辅导员。江泽民总书记在谈到“法轮功”问题时曾经指出:我们要充分重视因特网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的话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加大在互联网上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力度,沉着应对他们发动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积极地将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为“我”所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积极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宣传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和党的声音。在这方面,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院校责无旁贷。要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不是“真空”地带,也绝不是所谓的净土,它是思想政治斗争的新舞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新阵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短兵相接的地方。我们如果不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网络这个思想阵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势必就会去占领。因此,重视网络思想阵地的建设,是各高等院校的责任。要建设高校网络思想阵地,就必须有大批思想觉悟高、政治过硬、人格高尚、具有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的辅导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际国内的政治斗争形势愈是复杂,作为处在第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地位就越突出和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