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辅导员工作的几点体会

资讯来源:学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14-04-22点击量:5

一、核心问题

1、安全意识是基本底线,不容忽视

从上学期当政治辅导员到现在,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学生的安全意识很薄弱,总觉得安全问题离自己很远。一说到在宿舍里喝酒,坐在阳台上聊电话,在宿舍用高瓦电器,舍友不归,和网友见面等等,就会很不以为然:这些是安全问题吗?不都是小事情而已?但这些不是安全问题吗?以上的每一件事,处理不好,都可以说是不安全的源头。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只能从小处说起,每一件事都把可能出现的情况摆出来,强调生命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安全网络的建设工作,如在班里设安全信息员,对问题及时反映。同时不断收集相关信息,尽一切可能做好预防工作,让学生能自己意识到安全问题就在身边。

2、在工作中的另一个体会就是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辅导员,有心理学的知识与应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很重要。有心理学的知识,才能谈应用心理学知识。而心理学知识用得好,可以更好的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的学生,可以更好的提供一个心理倾诉的空间,而不会把学生出现的种种情况简单处理,埋下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子

二、对策
   
工作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对学生思想工作中出现的情况还不能完全了解,只是相信有责任心,有热心,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就能把学生思想工作做好。

1)辅导员应坚定对学生的信心,并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

1、对学校有信心

有学者讲大学是培养大师的地方。可能联系到我校有人会哑然失笑------如此的生源,如此的学习风气,如此的……还能培养出大师?如果我们对我们的学生没有信心,对我们的学校没有信心,就无异于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工作环境,试想,有谁愿意为一件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事情去奋斗呢?

2、给学生树信心

不仅学校,学生的信心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学生有了信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才会有热情参与各项集体活动,才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和安排。尤其是在新生入校之初产生的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他们往后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抓住时机,做好细致入微的工作,那将真正是事半功倍的。但一部分老师和辅导员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举个很普通的例子:有个班,这个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有一次座谈会上有同学对班级任课老师提了一些意见,也许是学生比较偏激一点,也许是被提意见的老师比较脆弱一点,反正后来学生老师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对立情绪,有经验的老师或辅导员应该意识到这个时候最需要做好双方的沟通工作,慢慢淡化矛盾。可就在这时,有一位老师跑到这个班去作了一次严肃的训话,大意是这样的:你们都已经考到这里来了,还想干什么呀!挑剔这个老师挑剔那个老师的,要有本事你们考到好大学去呀,那里的老师教的到是很好的。并且还把该班的班风、学风来了个全盘否定。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作为辅导员,在这样的一次训话的后面要作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重塑学生们的学习信心,才能重新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良好的班风呢?

(二)辅导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

    首先关心学生政治思想进步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很多辅导员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辅导员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没有掌握从事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政治思想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回答;有的辅导员整日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以行政工作取代政治思想工作;有的辅导员强调"寓教于乐",形式上看活动搞得既不少,又热闹,但细品起来,活动品位不高,层次不深,政治教育功能不强,许多时候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其次辅导员首先应该是指导员,其次是咨询员,然后是服务员和管理员。可惜,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做管理员,而且乐于做管理员。

可能很多同事会讲,这是体制造成的,现行的学生管理体制决定了我们首先必须做好一个管理员,学生的衣食住行都要我们来操心,管少了一样或者疏忽了哪一点就有可能出问题,这样势必牵扯我们许多的精力。在座的辅导员们可能对此也深有体会,我们的心理底线就是:“只要学生不出事,什么都好说!”

诚然,做好一名管理员是每一个辅导员的份内之事,从管理入手也是有大文章可作的,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或是停留在做好一个管理员的层次,随着弹性学制和后勤社会化等改革措施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工作必然面临更多严峻的挑战,老式的“管理者”思维必定应付不了日益错综复杂的局面。我觉得自己的阅历和能力还不足以使我做好一个指导员,但做好一个咨询员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尽量做好服务员和管理员,重点做好咨询员,努力做个指导员。相对这一定位,我作过许多尝试。比如在我读研之前开过几个学期的“青少年心理学”这门选修课,通过这门课,解答了许多学生的疑问,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无论碰到什么困难,应该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到现在因为上学的关系,这门课我已经不开了,但我带的学生都知道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并且作过一些研究,而且乐于解答同学们的各种疑问。再比如针对现在学生上网比较多的现状,我也注意利用网络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一些“泡网”学生的监督,效果也挺好的,我们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道我的OICQ号码,他们如果上网,就会主动跟我讲班里发生的事,讲自己碰到的麻烦,主动征求我的意见。尤其是一些学生不好意思到办公室去找我,或是有什么不好意思当面问的一些问题,也会在网上跟我交流,我都会尽量给他们圆满的答复。

(三)对自身要求

第一、立足根本。我认为做辅导员就应有这样一种品性:固穷,耐得住清贫;淡名,守得住本性;爱才,热爱学生;乐教,做好本职。当然,这也应该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应当具有的品性,但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却又那么不容乐观。辅导员作为介于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难免会习得一些浮躁,一些急功近利。如果上述品性能够在辅导员队伍中得以发扬和提倡,那么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才有了可能性。

第二、辅导员应坚持这样的辩证观点,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上,应以教育为主,以管理为辅;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应注重德育首位与智育本位的统一。

明代作者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就已经有过这样的论述: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魍猖狂?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只有才学而缺乏道德修养,就好象一个家庭没有主人而由奴隶来当家一样会乱了套。可能这一比喻有其局限性,但其注重德育培养的内核却是应当认真吸取的。我们现行的学生考核条例在操作中已然淡化了德育的首要地位,综合测评实际上就是智育排名,这确实应当引起注意了。

第三、做辅导员应有这样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表,在政治上,你是旗帜;在学业上,你是导师;在品行上,你是典范,在情感上,你是朋友。

如果连你的学生都看不起你,要与你的所作所为“划清界限”,那你的奋斗将是毫无意义的。

    第四、做辅导员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为师、一种是为官。我认为还是应该多悟师道,少念官经。我无意评价现在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也不想单方面评定两种价值观孰优孰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悟师道的人多了,学生就有福了;念官经的人多了,社会就要乱了。

    第五、做辅导员工作干的是良心活儿。你去十次宿舍和一次宿舍,在外人眼里没有多大差别,但在学生心里却有不同感受。

(四)我的核心思想

做辅导员的目标应该是“消灭辅导员”。当你的学生在成长中已经不用你来辅导时,你就成功了。我是这样跟我的学生讲的:当你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工作得心应手、思想很充实的时候,有我没我都一样;但是当你们碰到困难、或是遇到麻烦、感到困惑的时候,能够想起有我在你们身边,想到来我这儿寻求帮助,或者换句话说我能够让你们有安全感,那我作为辅导员才是成功的。我不想让我的学生感觉到我无时无刻不在盯着他们。我经常听有的同行说起自己的学生是如何如何地离不开他(或她)的管理和照顾,在他(或她)有事外出的日子里学生们的生活是如何如何的一团糟,系里的学生工作是如何如何地无法正常开展……我想,这位种情况如果在中学还情有可原,但在大学,应该说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种单纯的“管理者”,急待层次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