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爱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资讯来源:学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14-04-22点击量:4

师爱是指辅导员在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所表出来的一种对学生的关心、热爱、尊重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等行为。比起人类最本能的一种爱——母爱,师爱则体现为一种社会的、政治的高级情感。热爱学生是辅导员最为可贵的职业感情,在辅导员工作中,师爱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辅导员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深刻、最直接的关系。辅导员工作的整个过程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这种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忠诚。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师爱兼有亲爱和友爱的优点和长处,人们称老师为“良师益友”,甚至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充分说明了师爱不愧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情感之一。

二、师爱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

辅导员是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管理者,这种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必须不断去接触和面对自己的学生,长期接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表现为一种情感反应,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处理这些反应时,必须融入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影响学生,从心灵上感化学生,以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这样,辅导员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鼓励;辅导员的批评,学生会视为是爱护,辅导员的工作因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会如愿以偿。反之,则会得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造成师生关系僵持和对立,必然削弱辅导员的威信,影响辅导员职能的发挥。辅导员对学生应能做到一视同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特别是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态度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辅导员老师,不能一味地对“尖子生”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就大加赞扬、宠爱有加,而对“后进生”的错误或过失就表现得冷若冰霜、严加批评。前者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和骄傲情绪,后者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创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

三、师爱表现为对学生的了解、关心和尊重

辅导员要有效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必须从了解自己的学生开始。要全面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干部,也要了解一般学生;不仅要了解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更要了解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表面言行,更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因人管理,辅导员工作的成效才能得到体现。辅导员要关心学生,还必须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应做到不讽刺、挖苦、辱骂、歧视及体罚学生。特别是对待“后进生”,辅导员更要尊重他,主动靠近他,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其脆弱的心灵,有进步时给予肯定,使他在悔愧的反思中振作起来。

四、严格要求是师爱的特殊表现

辅导员关心爱护学生,就必须从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工厂没有严格的标准就会出现废品,军队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会打败仗,对学生没有严格的规章、守则就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辅导员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做到四点:一是严而有“格”。也就是在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中,不能简单地说教和批评,而应该学会运用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教育、约束和诫勉学生。二是严而有“度”,辅导员必须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家庭等背景,合理要求,得当处理;三是严而有“恒”,学生的学习、成长和进步不是一朝一日之事,辅导员应认真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持之以恒地严格管理。四是严而有“方”,即是要求教育学生时要讲究方法,把握特点,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